<
//
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百时美施贵宝进入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40年间,百时美施贵宝与中国各医学专业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参与、见证了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值此入华40周年之际,百时美施贵宝邀请来自肿瘤学、血液学和免疫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共话40年来的风雨历程,分享40年间深埋心底的“手”护故事。
公元前14世纪,甲骨文中已有皮肤病的最早记载。多年间,无数医者前赴后继,用尽毕生智慧丰富了人类对皮肤及其背后奥秘的想象和认知,犹如点点萤光汇聚成浩瀚银河。
张建中就是这“银河”中的一星光点。
年是张建中从医的第40年。40年间,他成就了许多个“首次”:在国际上首次报告“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妊娠股臀红斑”“RPL21基因为先天性少发症的致病基因”,在国内首次发现游泳池肉芽肿病等。同时,他还参与主编了我国第一本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长学制教材《皮肤性病学》,组织编制多部皮肤病诊疗指南。它们见证了一个医学大家的成长,也记录了中国皮肤科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不为良师,便为良医
18岁时的张建中是一个懵懂的山西农家少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首选了师范院校,希望成为一名教师。“你将来要是能做肖大夫那样的人也不错。”听了班主任的这句话,张建中又在志愿表上填了医学类院校。老师口中的肖大夫是一位来自广州的乡村医生。他平易近人,内外兼修,包括张建中家人在内的很多老乡都曾受惠于他。
“不为良师,便为良医。”冥冥之中,张建中走上了医学道路。几年之后,他来到北京大学医学部专攻皮肤病学专业。留学归来之后,他医院,从皮肤科住院医师一路走到科主任的岗位上。
40年时间,张建中把前一半时间都奉献给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尤其是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他制备出可提取性核抗原(ENA),证实我国也存在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提出了针对不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案,改善了红斑狼疮的预后;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通过实验证实了SSB(干燥综合症相关B抗原)抗体的“保护”作用。年,他牵头开展的“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和免疫学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进入职业后半程,张建中把目光转向发病人群更广的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和脱发性疾病领域。其中,银屑病是近几年张建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zzgs/16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