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25讲14种皮肤病的ICD


本文转载自中国病案杂志,作者为张磊 范炜然 李萌,仅供学术交流,不用于商业目的。

前言

在工作中,经常能遇到一些名称相近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病症的情况而易出现编码的错误,现将遇到的4种易混淆的皮肤病进行分析及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

一、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粘膜起大疱[1]。本病比较少见,致病原因不尽相同,近来临床上将其分以下各型:

1.1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主要是表皮对机械损伤的反应加剧。

1.2显性遗传营养障碍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水疱及大疱位于四肢伸侧,尤以关节面上较多见。

1.3隐性遗传营养障碍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又名多种增生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该型是隐性遗传,用维生素E治病有时收效。

1.4遗传致死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的变异。

1.5编码 主导词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先天性)Q81.9

--单纯性Q81.0

--营养不良性Q81.2

--致死性Q81.1

核对卷一,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编码于Q81.0,遗传致死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编码于Q81.1,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显性遗传、隐性遗传)编码于Q81.2。

二、葡萄球菌性烫伤性皮肤综合征

2.1本病是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1]。其致病菌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嗜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急性表皮颗粒层细胞坏死的严重型皮肤感染[2]。本病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Rittr病(里特病)或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2.2编码

2.2.1选择主导词 综合征-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L00

2.2.2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为主导词可直接查出编码L00

2.2.3以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为主导词,编码L00;主导词里特病-见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2.2.4核对卷一,葡萄球菌性烫伤性皮肤综合征的编码为L00。

三、中毒性表皮松解症(TEN)

3.1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上皮坏死性红斑综合征,表皮大片松解、萎缩、坏死,呈棕红色烫伤样外观,早期也可出现典型的多形红斑样皮疹。大多与服用药物有关,死亡率高达30%以上,主要致死原因为脓毒血症、肺水肿、肺栓塞、胃肠道出血[3]。该症可能是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在皮肤内形成毒素作用的结果。首先由Lyll报道,故又称Lyll(莱尔)综合征。

3.2编码时选用莱尔综合征为主导词:莱尔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L51.2

3.3以坏死性松解症做为主导词

坏死松解症,中毒性表皮L51.2

-由于药物

--恰当使用正确的物质L51.2

3.4核对卷一,L51.2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莱尔]

四、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

4.1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临床少见,但却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1],病情严重并迅速恶化,可在数日内死亡,为最凶的皮肤药物反应之一。特征为快速而广泛的红斑、水疱、表皮剥脱伴全层表皮坏死,病死率可高达10%~30%[4]。常见致敏药有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安眠药及抗生素类。

4.2编码

4.2.1主导词选择 以大疱性表皮松解,表皮松解,表皮松解萎缩等等为主导词查找均找不到相应编码,因为本病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所以以疹或皮炎为主导词查到由于内服药物引起的疾病编码于L27.0

-药(全身性)(内服)编码L27.0

皮炎

-由于

--药物和药剂(恰当使用正确的物质)(全身性)(内服的)编码L27.0

4.2.2核对卷一L27.0药物和药剂引起的全身性皮疹,符合本疾病的性质,我们认为可以将本病编码于L27.0。必要时需使用第二十章作为附加编码以标明药物。

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涉及了各个临床专业,编码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编码技术,还要掌握一些临床知识。因此编码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不能医师怎么写就怎么编。应详细阅读每一份病历,以保证编码的准确性。

本文作者:张磊 范炜然 李萌

隆重推荐一下被用户评价为"最好用的DRG工具”的DRG入组帮手小程序。小程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zlff/116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