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与慢性特异性皮炎间的免疫学模式转变


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特异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患病率越来越高,世界范围内影响到8%的人口,儿童AD的发病率是成人的两倍以上,但成人罹患AD也很常见。AD的临床上表现为湿疹性病变(eczematouslesions),是一种皮肤炎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症状包括病患处瘙痒、红、肿、皮肤龟裂、溢液等。

急性AD(acuteAD)一般指症状出现在过去的72小时内,慢性AD(chronicAD)指症状持续了至少72小时以上,但这样的界定也是很武断的。从症状上,急性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鳞片红斑,慢性主要指鳞状红斑伴有表皮脱落和苔藓样硬化。对中重度AD患者,可能同时具有急性、慢性的特点,急性AD和慢性AD的区分并不明显,很多时候临床特征和病理学是重合的。AD的发病机理还不是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和表皮屏障功能障碍、特异性T细胞活化、皮肤共生微生物失调等有关。那急性AD和慢性AD是否具有不同的分子机制?

现在对AD病理学的理解主要来自上世纪90年代过敏斑贴试验(atopypatchtest,APT),APT是将过敏原(比如螨虫)溶于凡士林中,然后涂抹于患者非病变的皮肤上(nonlesionalskin),从而诱发出类似急性AD发作的临床症状。有研究发现APT后24小时内皮肤切片活检中以IL-4(由Th2细胞表达)为主导,APT试验72小时后,变为以IFN-α为主(由Th1细胞表达)。而且慢性AD患者病患处也发现高水平的IFN-α。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一个假说,急性AD由Th2主导,当其改变为Th1为主的时候,即表现为慢性AD。这个假说在过去30年都很流行。

APT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AD复杂的免疫学特征,但也有几个不足。首先用于APT的过敏原标准化不够,APT表现出的症状可能不一样;其次APT引起的湿疹样症状和真正AD患者的症状并不完全一样,可能提示来自不同的免疫途径。我们还可以直接对比AD患者急性和慢性病患处的不同,这就得清楚知道患者是处于急性发作还是慢性期。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清楚知道AD是否是发生在72小时内很困难,因此,使用这个办法需要组织病理学的验证,排除那些自认为处在急性期但已经出现表皮增厚或角质化的患者。

最近有研究者采用RNA测序技术分析了AD患者非病变、急性及慢性病变皮肤转录组学的变化,结果发现急性AD所有和Th细胞(包括Th1、Th2、Th17、Th22)相关的基因均发生了功能失调,并且转变成慢性AD时这些基因功能失调继续保持或加重,这和传统上认为急性AD转为慢性AD是Th2向Th1转换不同,该研究显示急性AD变为慢性AD并没有伴随免疫学的彻底转变,而是所有Th细胞仍然都处在免疫激活的状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针对Th2细胞因子(比如IL-4、IL-13)的生物药物不仅对急性AD有效,对慢性AD也有效。

以前也有研究指出急性和慢性AD的免疫学模式类似,该研究进一步显示与急性或慢性AD相关的基因并不多,只有29个基因表达增加,13个表达减少,提示急性和慢性AD的差异可能并不大。研究还显示AD患者非病变的皮肤也已经发生了和Th细胞相关的基因改变,说明AD患者非病变的皮肤和正常皮肤相比,已经不同,提示AD患者非病变、急性、慢性期的炎症水平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急性AD转变为慢性AD并不是简单的Th2转向Th1,而是很多Th细胞参与发病机制,急性AD变为慢性AD更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转换。

References:

JAllergyClinImmunology,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jczd/125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