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在
1、中医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中医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2、中药减轻“三板斧”的毒副作用。手术、放疗、化疗是目前结肠癌常规治疗的三板斧,中医药的配合可在减轻这三板斧毒副作用上产生特殊的疗效,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期及生存质量。结肠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如能及时配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改善患者的饮食与睡眠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那么对防止结肠癌的复发和转移会大有益处。
倘若在结肠癌化疗的同时或在化疗后配合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补益肝肾、软坚化瘀等中医药治疗,则可以较好地缓解化疗反应,有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有些中药(如丹参、灵芝、三七等)甚至还可以提高化疗的疗效;如果在结肠癌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配合补益气血等中医治疗,对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从而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3、中医可扶正祛邪。采用中医治疗结肠癌,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所采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不同的治疗阶段以及患者病后的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的阴阳虚实等进行综合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肠癌的中医治疗原则
肠癌属中医学的“脏毒便血”、“肠蕈”、“癥瘕”、“锁肛痔”、“便血”、“下痢”、“肠癖”等范畴。多因忧思郁怒,饮食不节,久痢久泻,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毒邪侵入,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滞留积聚,凝结成积。此病与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外邪入侵,营卫不和有关。肠癌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内外两方面因素。忧思抑郁,脾胃失和,致湿热邪毒蕴结,乘虚下注浸淫肠道,气滞血瘀,湿毒瘀滞凝结成块是其内因;寒气客于肠外,或久坐湿地,寒温失节,饮食不当,恣食肥腻,醇酒厚味,或误食不洁之品,损伤脾胃,致运化失司,湿热内生,热毒蕴结,流注大肠,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注于肛门,结而为肿是其外因。
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
大肠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瘀毒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血双亏型等,但病人所反应的证候往往错综复杂,临床中可将大肠癌辨证简化为热毒壅滞和脾虚湿聚两大证型。前者见大便次数增多,便血时常带有脓血和粘液,腹部胀痛,胃纳不佳,苔黄腻,脉细弱和细数。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方用黄连解毒、四妙丸、当归龙荟丸、槐花散、少腹逐瘀汤等加减。益气健脾多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肾多用补骨脂、肉豆蔻、诃子肉。后者见胸闷不舒,胃纳不佳,腹部胀满作痛,大便粘液时伴脓血,臭秽异常,苔腻或白腻,脉细涩或细濡。治以健运化湿,消肿解毒,方用胃苓汤、藿朴夏苓汤、桂枝桃仁汤、木香通气散、消痈汤等加减。消肿解毒常用败酱草、半枝莲、败酱草、薏仁米,利湿常用泽泻、猪苓。同时根据兼证的不同,选择其他药物加味。
扶正祛邪相兼顾
本病以正虚为本,湿热蕴毒为标。本病虽然只是大肠的局部病变,但从整体观念出发,又是全身机能失调的局部表现。治疗应首重健脾益气,扶正培本,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正胜邪却。临床常选用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生黄芪、薏苡仁等。因本病多为湿热毒邪,无明显虚寒之象,一般慎用人参、干姜之类温补之品,以免助热生变。祛邪则根据痰、湿、毒、瘀的不同,选用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半枝莲,草河车,山慈姑,夏枯草,瓜蒌,土贝母,红藤,白英,白屈菜,龙葵,蛇莓,鸦胆子,大黄,地榆,土鳖虫等药。
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肿瘤,除突出辨证施治、整体观念的特点外,一般认为“扶正”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内分泌的调节功能,抵抗和修复放、化疗的毒副反应,能增强机体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从而保持内环境的恒定。“祛邪”、“活血化瘀”能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增加癌肿的血灌量和氧含量,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清解癌毒在体内的淤积,纠正久病伤阴,维持体内平衡。“软坚散结”能改善或干扰癌细胞的生活环境和增殖条件,抑制或削弱癌细胞的生长。对于手术切除病人,因其仍有不少症状,又因化疗而正气日虚,体力不支,若继续化疗,或加速恶化重笃。以扶正祛邪为大法,随证略作加减,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辩证治疗结肠癌
结肠癌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多为脾虚胃弱或脾肾两虚,标实多属湿热、瘀毒为患。故治当标本兼顾。脾虚、肾亏、正气不足,甚至说"阳虚"乃结肠癌病之根本,湿热、火毒、瘀滞乃病之标,所以治疗结肠癌方药应体现出温阳益肾、健脾理气之治本原则。
1、脾虚湿毒型
证候: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痛或肛门酸痛,大便呈浓血性粘液,便次频,便形细或扁,或里急后重,舌质淡,苔薄腻,脉滑数。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抗癌。
上述主证,属脾气已虚,癌毒滞肠。多见于中、晚期有溃疡的肿块型和以溃疡为主的溃汤型癌。用太子参、苍术、薏苡仁、茯苓、山药益气健脾利湿,山药又有保护粘膜之功。马齿苋、败酱草、地榆炭、仙鹤草、茜草、槐花炭有凉血止血,解毒抗癌作用。诸药合之则益气健脾利湿,凉血止血解毒,以组成抗癌之功。
2、癌毒泛滥
证候:精神委软,面色苍白,形体消瘦,或呈恶病质,四肢欠温,腹胀腹痛,或腹部可及多处肿物,或肛门下坠酸痛,下痢脓血,泻后稍安,舌质淡或光嫩,脉沉弱。
治法:补益气阴,抑癌解毒。
本证临床多见于肠癌晚期,属气血津液俱亏,癌细胞广泛浸润,其形体特点为进行性消瘦或呈恶病质。此期治疗,应先着重减轻症状,提高生存功能,务求控制肿瘤的发展,延长生命。故宜用大补气血阴阳之大法,佐以软坚散结,健脾和中。用人参或红参、枫斛、阿胶益气阴,养精血为主药,其中阿胶富含胶质和多种氨基酸,配合参、枫斛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是扶正抑癌的主药;用蛤壳、生牡蛎、生瓦楞能补充生物钙,改善淋巴通透性,有散瘀消炎,减除水肿,缓解平滑肌痉挛而止痛之效;配用吴茱萸、黄连、炮姜,寒温并施,有利于改善气机升降失司;配白术、薏苡仁、鸡内金健脾利湿,可起到中和作用。
三、常用偏方验方
鲜桃花瓣10克(或干品2克),粳米30克。桃花办与粳米煮稀粥,隔日服1次,连服7~14天。
本方利水活血通便,适用于直肠癌之症见腹块刺痛,坚硬不移,腹胀腹泻,利下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紫、苔黄、脉弦者。
石见穿、地榆、党参、茯苓、生薏苡仁、七叶一枝花、苦参、昆布、天龙各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为治疗直肠癌方,功能软坚消瘤,健脾化湿。
潞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茯苓、黄芩、柴胡各9克,丹参、熟地、白芍、杜仲、枸杞各15克,升麻6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为治疗直肠癌验方,功能补中益气。
厚朴9克,白术、茯苓各12克,佩兰9克,肉蔻10克,苍术9克,太子参12克,甘草9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为治疗直肠癌术后泄泻方,功能化湿健脾。
怀山药、炒白术、党参、广木香、炒枳壳、炙鸡内金、青陈皮、焦建曲各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为治疗直肠嗜银细胞癌验方,功能健脾和胃。
广州御生堂,辩证诊治,中医典范!
广州御生堂中医研究院坐落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岗路9号,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科研、社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坚持以老中医、名专家为核心的中医专科机构。研究院先后被授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国医堂馆社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广州抗癌协会单位等”多项荣誉。
御生堂致力于以“承古纳今,厚德济世”为理念,全力打造成“技术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让患者信任、满意、放心的现代化中医研究院。
警惕,这些常见的致癌物就在你身边
肿瘤患者的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治肿瘤可有效提高存活率
中医治疗肿瘤疾病的禁忌
预防乳腺癌,女性应做到以下几点
更多中医养生知识/疾病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jbjj/1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