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某,女,27岁。
初诊:主诉:脸面,肢端皮肤发硬,紫绀5年。现病史:年第一胎足月顺产后,约经半年,当时适居东北,气候寒冷,双手指关节肿胀,但未见紫绀。年每遇寒冷肢端即现紫绀,握拳时不能紧握,且肢端皮肤亦见发硬。年指端皮肤发硬,扭衣扣时亦觉困难,且脸部皮肤发紧,伴有轻度浮肿。年第2胎分娩后,病情加重,脸部皮肤发硬缺乏表情,尤以脸下半部为明显。医院诊断:肢端性硬皮病,雷诺氏征。经用青霉素,普鲁卡因,维生素B12,等药治疗,未见明显改善。
检查:脸面部皮肤紧张,发理,光泽,失去弹性,举眉时前额尚见皮肤皱纹,鼻及双颊下面部肌肉活动受限制,脸部缺乏表情,上唇变薄但尚可闭口,耳廓皮肤亦现紧硬,双手握拳不紧,双手背,前臂,上臂伸侧发硬不能捏起,有蜡样光泽。
脉沉细,舌质淡,苔净。
西医诊断:弥漫性硬皮病。
中医诊断:皮痹。
证属:风寒湿之邪,阻于经络,以致痹滞不行。营卫失和,阳气虚不能达于四末,以致肢端凉而发紫,脸面手臂等皮肤发硬。
治则:温经通络,和营活血。
药用:桂枝9克,干姜3克,白芥子3克,炒白术9克,羌活9克,独活9克,桑寄生9克,防风9克,防己9克,伸筋草9克,桑枝15克,丹参9克,炒赤芍9克,怀牛膝9克。后以上述基本方加减,如当归,鸡血藤,连翘,桃仁等。住院3个月,服药80余剂。同时外用桂枝30克,松节30克,炒赤芍15克,细辛9克,桑枝梗30克,煎水毫升,乘热浸渍患处,一日两次,每次二十分钟。出院时病情已有好转笑时脸部皱纹增多,加深,且较前自然。双前臂及手背部皮肤亦软前软润,双手握力正常,能从事正常工作。
年复查,皮肤已基本变软,参加工厂工作已多年。
患者于产后半年发病,谅因产后气血两损,受寒受冻,经络痹阻,阳气虚不能达于四末,而现脸面手臂皮肤发硬,肢端紫绀等症。住院3个月,始终以温经通络,和营活血图治,病情得以控制,好转,很快恢复工作。
按:硬皮病的特点为初期浮肿,继而硬化,后期萎缩。以往认为是一种胶原性疾患,目前认为系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无满意的疗法。朱老认为硬皮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古有皮痹之称。其发病机制,内因为气血两虚,肾阳不足,卫外失固,外因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阻于经络肌表血脉之间。痹者闭也,阻塞不通,气血痹着,运行不利,营卫失和,而致皮肤顽硬,形如制革,关节屈伸不利,手僵足挺,重则状如尸蜡。阳气不能达于肢末则发绀,筋失所养则口不能开阖。
在治疗上,应从痹症的角度来考虑,以治痹症的主方——独活寄生汤化裁。常用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红花活血祛瘀。独活,寄生,防己,祛风除湿。鸡血藤,伸筋草,牛膝,桑枝通行经络。地骨皮以皮行皮。肢端紫绀发凉,重用温补肾阳之品,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胡芦巴,菟丝子等可选用。后期病情稳定,或现萎缩,治宜补气活血,温经通络,前方加用太子参,黄芪,熟地,熟附,桂枝之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zlff/1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