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指在寒冷季节,如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缓解的夏季通过辨证施治,采用穴位敷贴、注射、药物内服及外用等手段,预防、缓解或减轻疾病发生的一种
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句话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一是适应四时的养生方法,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二是养阳指养心、肝二阳脏,养阴指养肺、肾二阴脏;三是养阳要顺从阳气生长的特点,使阳气发泄,养阴则要顺从阴气收藏的特点,不使阴气发散。而冬病夏治就是在三伏天,相当于中医学中所说的长夏季节,选在人体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阳中之阳时期进行温养阳气的治疗,使阳虚体寒类疾病在冬季不再发生或减轻发作。
很多人认为,冬病夏治主要对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有效。其实,一些血管外科疾病亦可以通过冬病夏治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常出现手足麻木,足趾暗红发紫刺痛,下肢小腿部位皮肤发暗、起斑、瘙痒等症,这些都是因为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下肢血管狭窄、闭塞及末梢神经病变引起的。
糖尿病足属传统医学“消渴痹病”“脱疽”等范畴,其病因为消渴日久,耗伤气阴,五脏气血阴阳俱损,肌肤失养,血脉瘀滞;脾肾阳气不足,不能温养四肢,复感寒湿之邪,则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故见疼痛、麻木等不适。在夏季,可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类中药煎汤泡足或熏蒸下肢来改善肢体血供,为过冬提前做好准备。
静脉曲张性皮炎
静脉曲张性皮炎是下肢静脉曲张中后期的主要临床表现,除皮肤发黑外,患者还可以出现严重瘙痒而影响生活质量。冬季人体皮肤干燥时,皮肤血液循环不良,更容易出现瘀积性皮炎导致皮肤瘙痒和皮肤溃疡,使病情加重。
静脉曲张性皮炎属于“筋瘤”“臁疮”范畴,多因久站或负重过度而致小腿筋脉横解,青筋暴露,瘀停脉络,久而化热,或小腿皮肤破损染毒,湿热下注而成。可利用夏季气温升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通过中医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这一宿疾得以缓解。
文/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晓栋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zlff/1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