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暴露部位因在阳光下晒的时间过长而引起的皮肤急性光毒反应。中医认为,身体较弱,皮毛腠理空虚,不耐暑热、体内蕴积湿热,再受到风热之邪侵袭,导致风湿热邪郁于肌肤而引发日光性皮炎。常见的有:
日晒伤中医称为“日晒疮”,皮肤在日光强烈照射后4-6小时发病,12-24小时达到高峰,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水肿,甚至出现水疱,患处有明显的烧灼样刺痛感,瘙痒,严重者伴有发热、头痛、心悸、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多形性日光疹多发于肤色白皙妇女和不常晒太阳的人群。在晒太阳后30分钟到几小时,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不同形状的红斑、丘疹、风团或水疱,瘙痒,一般在一星期左右消退。其表现特点是,日晒加重,避光则减轻。食物性日光性皮炎一般是在吃了灰灰菜、槐花、无花果、芥菜、马齿苋、马兰头、刺儿菜、泥螺等食物后的1-3天内,又在阳光下光曝晒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初期暴露的皮肤部位如颜面、耳垂、手背等处,皮肤发紧、潮红、灼热、刺痒、有虫爬样感,随后皮肤出现弥漫性肿胀,坚实发亮,呈紫红色,可有出血、水疱及大疱,同时患者还可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此外,有过敏体质者,在接触沥青、焦油、化妆品、清洁剂、染料、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外源性光敏物质后,引发光敏性接触性皮炎;服用氯丙嗪、磺胺药、四环素、氢氯噻嗪等药物,引起光敏性药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yhys/12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