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残毁的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一例
龚娟,戚东卫,刘娟娟
作者单位:,医院(医院)皮肤科
作者简介:龚娟,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及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因左手反复红斑、脓疱伴残损14年,累及双足1年,泛发全身2个月,于年10月就诊。14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手示指远端皮肤出现红斑、脓疱,脓疱破溃后形成红色糜烂面,伴灼痛、瘙痒不适;脓疱反复出现,此起彼伏,并逐渐蔓延整个左手手指及手背。医院诊断为连续性肢端皮炎,给予阿维A胶囊3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约1个月后脓疱干涸、红肿消退,留下暗红斑。但病情反复发作,左手指逐渐萎缩、指骨吸收、缺失。8年前,躯干、四肢泛发红斑、脓疱,再次服用阿维A胶囊约4周后病情缓解。近10余年,医院就诊,曾先后服用阿维A胶囊30~50mg/d、雷公藤多苷片60mg/d、醋酸泼尼松片30mg/d、甲氨蝶呤片每周12.5mg等药物,病情时有反复,但基本稳定。1年前,双足拇趾末端皮肤以及甲床出现红肿、糜烂,反复出现针头大小的脓疱,疼痛明显;2个月前,躯干、四肢出现对称性浸润性红斑,表面有脓疱,伴灼痛及关节痛。既往史:3个月前行人工流产术。家庭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沟状舌,余无特殊异常。
皮肤科情况
左手屈曲挛缩、畸形,指骨末端吸收或缺失,左手及双足拇(趾)皮肤见浸润性红斑,其上可见针头大小的脓疱,部分融合,较多黄色痂皮;躯干、四肢多发大片浸润性红斑,其上密集针头大小的脓疱,部分融合成脓湖,部分干涸形成细碎痂屑(图1)。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肾功能、降钙素源以及胸部X线检查均正常;T淋巴细胞斑点检查结核分枝杆菌(T-spot.TB):阴性;总蛋白55.1g/L(正常值65~85g/L)、白蛋白35.3g/L(40~55g/L)、球蛋白19.8g/L(20~40g/L)。
组织病理
手掌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层内Munro微脓疡,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真皮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
诊断及治疗
诊断: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
治疗:环孢素软胶囊75mg每日2次口服,局部外用倍他米松新霉素乳膏及氧化锌油。治疗2周后,躯干、四肢红斑、脓疱大部分消退,但左手及双足趾皮损未见缓解,仍自觉灼痛、瘙痒,伴有关节痛。加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50mg每周1次肌内注射。调整方案治疗2周后,手足皮损红肿消退,脓疱减少,关节痛缓解;治疗3个月后,皮损全部消退,停用益赛普,环孢素软胶囊75mg每日2次口服继续治疗3个月后,减为50mg每日2次。随访1年,患者一直服用环孢素软胶囊50mg每日2次,病情稳定,上肢偶有少许新发皮损,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后可消退。治疗中规律复查肝、肾功能,监测血压均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连续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continua,A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外伤是常见的诱因之一。皮损开始于指、趾未端,逐渐向近端发展,但超越腕、踝关节的少见。泛发型多数先有局部病灶,长期存在后累及全身,全身性皮损一般经过较短,治疗后皮损消退,而残留的指、趾原发病灶仍长期存在。可发生于老年人、儿童,青年人少见,女性较常见。
DOI:10./sypfbxzz.-.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10(5):,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yhys/1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