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体表真菌病是由致病性皮肤真菌感染皮肤及其附属结构引起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特征是感染皮肤出现不规则的或圆形的脱毛、断毛及皮肤炎症。
这些真菌广泛生存于土壤中,在一定条件下可感染家兔,故本病发生于世界各国,我国各地均有本病存在。家兔感染本病后,直接影响皮毛的生长与质量,危害家兔健康,因而严重影响养兔业的发展。
病原:本病原主要是半知菌亚门发癣属和小孢霉属的霉菌引起,家兔以须毛癣菌和大小孢属多见。
毛癣菌侵害皮肤、毛发和角质,孢子连接呈链状,沿毛干长轴有规则地平行排列在毛干外缘(毛外型)或毛内(毛内型)以及毛内外(混合型),有分生小孢子,多由侧枝丛生呈葡萄状,大分生孢子比较少见,呈细长棒状。
小孢子属霉菌侵害皮肤和毛而不侵害角质,菌丝及孢子主要分布在毛根及毛干周围,孢子不侵入毛干内。
两属霉菌的孢子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干燥环境中可存活3-4年。
流行病学:许多动物都可感染此病,本菌可生存于土壤中。在一定条件下感染家兔,以个体间的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或使用污染的刷子刷试兔体,或通过搔痒、摩擦、蚊虫叮咬而感染。
幼龄兔比成年兔易感,营养不良,兔舍卫生条件差,高温高湿等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变多见于颈部、背部、爪等部位,病初患部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被毛脱落及皮肤损害,向四周围扩散。严重者毛囊呈急性炎症,形成明显的水疱和痂皮,痊愈和重新长毛始于病变中心。
诊断:本病临床症状比较特征,一般不难做出初步诊断。炎症鉴别应注意与兔疥癣性、过敏性皮炎相区别。
防治: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兔体清洁卫生及消毒,发现病兔应进行全群检查,病兔隔离治疗。治疗本病应先剪毛,再用肥皂水清洗干净,然后应用下列药物:
(1)克霉唑癣药水或克霉唑软膏,均匀涂擦患部每天3-4次,直至痊愈。
(2)10%水杨酸酒精或5-10%的硫酸铜溶液涂擦患部。
(3)灰黄霉素口服25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14日。混饲每吨饲料克。
(4)醋柳碘溶液或浓碘酊外涂及环吡酊胺软膏外敷。
(5)内服灰黄霉素,外部先涂擦10%碘酊,后涂克霉净1号或7号药,治愈率较高。
此病是威胁家兔健康的严重病症,在生产中要有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环境控制上要保持干燥通风。
往期精彩
1、家兔的饲养管理---家兔的生物学特性(1)
2、家兔的饲养管理---饲养的一般原则(2)
3、家兔的饲养管理---管理的一般原则(3)
4、家兔的饲养管理---仔兔的饲养管理(4)
5、家兔的饲养管理---仔兔的饲养管理(5)
6、家兔的饲养管理---仔兔的饲养管理(6)
7、家兔的饲养管理--种公兔的饲养管理(7)
8、家兔的饲养管理---空怀母兔的管理(8)
9、怀孕母兔的饲养管理
10、家兔的饲养管理---成年兔的饲养管理(10)
11、家兔的饲养管理--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11)
12、家兔的饲养管理---兔出血性败血症(巴氏杆菌病)(12)
13、家兔的饲养管理---兔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病(魏氏梭菌病)(13)
14、家兔的饲养管理---大肠杆菌病(14)
15、家兔的饲养管理---兔葡萄球菌病(15)
看完后请您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免责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jczd/1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