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常规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dermatitisexfoliativaneonatorum)又名葡萄球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aphylococcaltoxicepidermalnecrolysi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或Ritter病。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表现为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黏膜常受累,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为急性的严重皮肤病,婴幼儿以接触感染为主,病死率高,在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应引起重视。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因暂时性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感染,且可为宫内感染,出生后24小时内起病,病情危重,如未及时诊治,病死率高。

主要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和55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该细菌可产生表皮松解素(又称δ毒素或剥脱毒素),使表皮细胞间桥粒溶解而出现尼科利斯基征阳性。该毒素为蛋白酶,毒素A由染色体基因编码,毒素B由质粒基因控制。感染严重程度、细菌毒素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与疾病发生有关。

多发生在出生后1~5周,发病突然,皮疹最先见于面部,尤其是口周和颈部,后迅速蔓延到腋、腹股沟、躯干和四肢近端,甚至泛发到全身。表现为局限性充血潮红,随后向周围扩展,2~3天内迅速蔓延,可全身广泛分布,在弥漫性红斑上出现松弛大疱,其上表皮起皱,尼科利斯基征阳性。表皮易剥脱而露出鲜红色水肿糜烂面,呈烫伤样,1~2天后可见痂皮脱屑,口周呈特征性的放射状皲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或袜套样脱皮,以后不再剥脱,而出现糠秕样脱屑。有时在暗红色斑上出现松弛大疱、瘀点、瘀斑。皮肤触痛明显,黏膜可受累,表现为结膜炎、鼻炎和口腔炎。并伴有发热、厌食、呕吐和腹泻等全身症状。合并症有蜂窝织炎、肺炎和败血症等。一般经过7~14天痊愈。

根据生后1~5周发病,皮损表现为暗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并伴大片表皮剥脱等即可确诊。皮损中不能检测到细菌,应从黏膜取材进行培养。

需和以下疾病鉴别:

1.新生儿脓疱疮

在面、躯干和四肢突然发生大疱,由豌豆大到核桃大,为大小不等、薄壁的水脓疱,四周红晕不显著。

2.脱屑性红皮病

多见于生后1~3个月的婴儿,全身弥漫性潮红,伴有细小灰白色糠状鳞屑。头皮、眉部和鼻翼凹等处有油腻性灰黄色鳞屑。

1.凡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或家属,均不能与新生儿接触,并隔离患儿。

2.注意患儿清洁卫生,尿布应勤洗勤换。

3.加强护理和支持疗法,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4.全身治疗 

①抗感染治疗:及早选用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此类葡萄球菌往往为耐药菌株,宜用耐青霉素酶的药物如氯唑西林等,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调整抗生素。②对症支持治疗: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多次少量输注血浆,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补充多种维生素,保证热量供给。③积极治疗并发症:及时应用抗生素。

5.局部用药

如外用2%莫匹罗星软膏,1天2次。局部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生长。

6.糖皮质激素

部分重症患儿可使用。

7.严重感染患儿可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

图文改编自:

《医院诊疗常规》

更多精彩尽在

医院诊疗常规丛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jczd/115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