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已过,端午将至。最近出行游玩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都接踵而至,鸟语花香的季节,不少人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过敏症状。有的人打喷嚏,有的人身上痒,有的人拉肚子,有的人眼睛肿......很多人过敏之后,都“熟练”的开始自行使用抗过敏药治疗。但是,最近门诊接诊了部分特殊的“小朋友”,他们在口服用抗过敏药治疗之后,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愈演越烈。这是究竟是为什么呢?抗过敏药物知多少?临床上常用的抗过敏药有:抗组胺药物、过敏反应介质抑制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钙剂、免疫抑制剂等等。其中,免疫抑制剂多用于顽固性的过敏以及自身免疫和器官移植后所导致的过敏,临床上并不常用。而对于一般过敏性疾病,用的最多的,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抗组胺药物。为什么小朋友应用抗过敏药物后会“无效”?1.抗过敏药无法阻断过敏反应全过程。引发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但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的某一环节,或者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或所有化学介质的释放,所以小朋友在服用抗过敏药物后,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2.有些家长凭经验用药。小朋友过敏时,部分家长会凭自己或别人的经验自行给小朋友服药;用药后发现没有效果,甚至会擅自加大药物剂量或多种药同时服用,这就会导致耐药性产生,甚至药物的副作用亦会对小朋友的健康产生潜在危害。3.再次接触过敏原。如果在用药期间,小朋友频繁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或者过敏加重。4.抗过敏药物也可诱发过敏反应。常用抗过敏药物的有效成分、药用辅料(如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杂质以及药物体内代谢产物等均可能成为过敏原,引发药物过敏反应。以一代抗组胺药物最为常见。药物过敏反应轻则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流清涕、打喷嚏、哮喘发作等;重则可致急性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及过敏性休克。需特别注意。过敏小朋友如何用药才安全?1.遵医嘱用药。过敏体质或首次发现过敏的小朋友在发生过敏时,要及时就诊,由医生判断病情进行治疗。具体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2.早用药。如果发现小朋友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应立即服用抗过敏药物,将病情尽量控制在“萌芽”状态。3.选用儿童剂型。过敏的小朋友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中适合儿童的剂型,如口服液、滴剂、混悬剂等,同时使用时还需注意年龄限制。4.及时调整。在给小朋友应用抗过敏药物时,如果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5.药物过敏速就医。如果小朋友在用药后症状加重,或者出现新的过敏症状甚至休克,应当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TIPS5岁以上过敏的小朋友可尝试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又称为脱敏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主要可阻断或逆转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疗法。目前在国内脱敏治疗主要应用于明确过敏原导致的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特应性皮炎。目前可进行脱敏治疗的过敏原主要针对尘螨及花粉类。其作用原理是将过敏原制成过敏原提取液,经反复注射与身体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从而提高患者对该过敏原的耐受性,当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时,不再产生过敏现象或过敏现象得以减轻的一种
治疗方法。脱敏疗法根据给药途径分为皮下脱敏和舌下脱敏。一般建议5岁以上小朋友可以接受治疗。疗程3-5年,标准化脱敏治疗约3-6个月后即可见到疗效,而在停止治疗后仍持续有效。为了满足过敏小朋友的就医需求,医院儿科引入过敏性疾病诊疗流程和技术,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科室拥有独立脱敏治疗诊间,开展皮肤点刺过敏原检测、螨变应原皮下注射及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螨虫及蒿草类),并由专科医生和护士负责解答患儿在脱敏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提醒并指导宝爸宝妈就医。作者:儿 科 宁 静编辑:宣传科 严 格审核:宣传科 张 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jbyf/1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