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性皮炎是一种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患者由于其特殊体质,对于某些接触到皮肤的物质产生IV型过敏反应,即迟发性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湿疹样变化。这些会导致过敏的物质就被称为过敏原,反复的接触过敏原会反复的引起湿疹反应,通常反应会越来越快出现且越来越强。对于初次接触芒果的该类患者,皮疹可能在六天后才会出现,对于反复接触的患者而言,则可能数个小时就会出现。病例介绍
患者女,27岁,因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两天后出现唇部皮疹于皮肤科就诊。在第15天时,患者唇部严重肿胀伴有糜烂,皮损大部分都覆盖有浓厚的结痂。临床表现可见有疑似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但患者的药物诱导淋巴细胞刺激试验结果为阴性(刺激指数:%,正常值:≤%,恢复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也无复发。患者皮损出现的原因尚不明确,但两个月后患者皮损复发。患者在发病后5个不同时间段拍照记录了起病经过,可见皮损最初见于唇部,而后蔓延至面部(见下图)。
从临床表现看诊断疑似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详细追问病史发现患者起病前一天曾食用芒果。用0.02%漆酚斑贴试验结果为阳性(+,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评估标准)。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考虑芒果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明确。
讨论及结论
芒果是水果中常见的有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等过敏反应有关的水果,该病常被称为“芒果性皮炎”。芒果中的过敏原,包括庚烯二烯醇、十七烯醇和五十烯醇,大多存在于水果皮,汁液和有擦伤的叶、茎中。因此,理论上讲食用去皮芒果可不引起过敏反应。
在本文的病例中,患者食用去皮芒果后皮损未在复发。临床中详细问病史,如果起病前有芒果食用史,面、唇部爆发的痒性丘疹,不难作出“芒果性皮炎”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接触过敏原后并不会即可表现出过敏反应,一般是在接触抗原24-96小时后逐渐发生。
临床中一般使用漆酚进行斑贴试验辅助诊断芒果过敏性皮炎,因为其可能与芒果、银杏、漆树等抗原发生交叉反应。
医博士编译自:MiyazawaH,NishieW,HataH,etal.Aseverecaseofmangodermatitis.JournaloftheEuropeanAcademyofDermatologyandVenereology.;doi:10./jdv..[Epubaheadofprint]
作者:刘兆睿
来源:医博士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小编历史推荐
★关于推迟举行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公告
★重磅发声:明确村卫生室公益属性,参照“村教”转正标准,解决村医待遇问题
★好消息:医务人员最高补助元、考试加分、免除考核...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系列问答在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wih.com/jbjj/14025.html